【胡適談聖經翻譯】
胡適是個無神論者,但他也是當時中國第二大的《聖經》收藏家。1937年3月17日在北平美華聖經會大樓舉行《聖經》展覽會,展出不同語言、方言、年代、版本的《聖經》,並由胡適演講「《聖經》與文學之關係」。胡適當天的演講從《聖經》翻譯出發,除略述《聖經》翻譯源流之外,更提出了對未來《聖經》翻譯的展望。
1937年3月18日《華北日報》對此事有詳細的報導(因為報導版面過長,所以附圖版面有經過調整):
由利瑪竇迄今三百年來,《聖經》展覽此尚為第一次,允足稱貴,蓋僅就收藏興趣一點言之,對此「天下奇書」之搜羅展覽,已足令人心快。惟「聖經與文學」一題,周作人先生曾於十四年前《小說日報》上著論發揮,既詳且盡,可以參看。今日祇略言其宗教經典之繙譯,對於中國之文學影響及本人對於《聖經》之數點希望而已。
在我國歷史上大規模之從事繙譯外國文字,約有二次:二次且皆為受宗教信仰之啟發。一為第一至第十世紀之九百年來繙譯佛家書籍之努力,成書二千種,現仍為人諷誦者尚有《華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等二十餘種。其影響於中國文學者則(一)介紹國人創作上之新材料,新形式。(二)引起創作家之想像力,擴大文學描寫之範圍。此皆中國文學篇所缺乏者。第二次則為近世紀來之西洋書籍之大批繙譯,而此中最足稱述者為「《聖經》」之繙譯。其故亦有二。(一)因繙譯《聖經》者之具有宗教的虔誠嚴肅態度,忠實於繙譯,及《聖經》本身之優美故譯本成為一種「直譯的模範作品」(Model literal translation)簡明可愛,由以官話譯本中「〈福音〉」(Gospels)及「〈舊約〉」(Old Testment)中〈詩篇〉等部,堪稱為優美之文學作品,影響於中國創作家及譯著家者甚多。(二)則為中文聖經之於中國方言方面的供献。中國方言甚多,初無有文字之形式記載,有方言《聖經》之譒譯後,乃給中國多種方言以文學上之價值,對於研究語言學、語音學、民俗學上,有莫大之裨益。
三點希望:
惟中文之譒譯聖經,尚有為能如吾人希望之極者,簡言之有三,亦即余對《聖經》譒譯之希望:(一)譯語尚未能完全近代化。蓋近年中國語言,變化甚速,而《聖經》譯語尚多守舊者,故仍須繼續新譯,以合時代。(二)宗教的守舊拘謹精神,致《聖經》尚未採用新式標點、排列、形式,以更發揮其文學的趣味。─Moulton之「《近代讀本的聖經》」則清新可喜─如〈雜歌〉、〈詩篇〉、〈箴言〉、〈約伯記〉,皆最美之文學,而未能以新形式體裁表達之。(三)將《聖經》作為文學看,注重「科學的《聖經》學」,提倡收藏、批評、校刊、訓詁,諸工作,並編著用作參考之辭典類書,以備閱者之方便檢閱。果能如此,則影響中國文學喚起更多讀者,必更廣大也云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