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8, 2020

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By 霍夫曼(Roald Hoffmann) ;《哲學、藝術與化學》Beyond the Finite, ;Genesis 3:6《創世紀》



他的大名很面熟,我記得讀過其大作?
霍夫曼(Roald Hoffmann) 《相同與不同》 出版社: 天下文化出版;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ISBN 0-231-10139-2)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5.

Ben Chen 給我的這則近1小時的演講,題目雖然與上書名相同,可是內容很可能不相同。


两部以上的詩集。文學刊登率5%,科學論文刊登率7倍以上。最重要的是重視語言與科學。
(他有自己的網站,非專業的書籍應該是OUP的兩本:《哲學、藝術與化學》、
Roald Hoffmann on the Philosophy, Art, and Science of Chemistry (ISBN 0-19-975590-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yond the Finite, edited by Roald Hoffmann and Iain Boyd Whyte (ISBN 0-19-973769-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小時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is a language under stress. Words are being made to describe things that seem indescribable in words – equations,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so forth. Words do not, cannot mean all that they stand for, yet they are all we have to describe experience.
By being a natural language under tension,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is inherently poetic. There is metaphor aplenty in science. Emotions emerge shaped as states of matter and more interestingly, matter acts out what goes on in the soul."
Wishing a happy birthday to Roald Hoffmann, awarded the 1981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Read his full biography at: https://bit.ly/2O2FPkq



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Dr. Roald Hoffmann, Cornell University
YOUTUBE.COM

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Dr. Roald Hoffmann, Cornell University


演講最後引了《創世紀》的一節:
Genesis 3:6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When the woman saw that the fruit of the tree was good for food and pleasing to the eye, and also desirable for gaining wisdom, she took some and ate it. She also gave some to her husband, who was with her, and he ate it.

kjv
So when the woman saw that the tree was good for food, that it was [a]pleasant to the eyes, and a tree desirable to make one wise, she took of its fruit and ate. She also gave to her husband with her, and he ate.

思高版
女人看那棵果樹實在好吃好看,令人羨慕,且能增加智慧,遂摘下一個果子吃了,又給了她的男人一個,他也吃了。

***WIKI



羅德·霍夫曼(英語:Roald Hoffmann,1937年7月18日),[1]生於波蘭第二共和國佐洛喬夫(現屬烏克蘭),美國化學家,1981年因為通過前線軌道理論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來解釋化學反應的發生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現任教於康奈爾大學[2]

早年生活[編輯]

從大屠殺中倖免[編輯]

羅德·霍夫曼出生在佐洛喬夫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以挪威探險家羅爾德·亞孟森的名字命名。德國侵略波蘭,占領該地後,霍夫曼一家被安置在一個勞動營,他的父親是一位土木工程師,熟悉當地建築,因而是比較受重視的犯人。隨著局勢愈發惡化,犯人開始被轉入清算營,霍夫曼一家賄賂了看守,在烏克蘭當地人的幫助下,讓霍夫曼、他的母親和其他三個親人逃脫了。他們一起躲進了當地學校的閣樓和貯藏室里,躲了十五個月。當時霍夫曼大概5至7歲。
霍夫曼的父親留在了勞動營,偶爾能夠來看看霍夫曼他們,直到他參與策劃武裝勞動營犯人被德軍折磨並殺死。霍夫曼的母親得知丈夫的死訊後,開始在丈夫生前用來記相對論筆記的本子上寫下自己的哀思。儘管在躲藏中,母親還是教導霍夫曼讀書,給他看閣樓里的課本來記憶地理知識,然後出題考他。霍夫曼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稱當時被母親的愛所包圍。[3]
霍夫曼的大部分親人都死於猶太人大屠殺,只有少數倖存。[4]他們在1949年移居美國
2006年,霍夫曼帶著自己的兒子再訪佐洛喬夫,發現他當初藏身的閣樓還是完好的,貯藏室則被改建成了一個化學教室。2009年,在霍夫曼和其他組織的倡議下,一座猶太人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在佐洛喬夫建成。[5]

教育經歷[編輯]

霍夫曼1955年畢業於史岱文森高中[6]曾獲西屋科學獎。1958年,霍夫曼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60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研究期間, [7] [8] [9] [10] [11] 霍夫曼在小威廉·納恩·利普斯科姆(後於197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霍夫曼和Lawrence Lohr研究得出了「推廣的休克爾方法」。[8][12]這一方法後來經霍夫曼進一步推廣。[13]1965年起,霍夫曼在康奈爾大學任教,後成為榮譽退休教授。

化學研究[編輯]

霍夫曼研究了有機物無機物,發明了計算化學的工具和方法,比如推廣的休克爾方法
他還與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一同研究出闡述反應機理的規則,即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他還提出了等瓣類似性關係

文藝愛好[編輯]

霍夫曼業餘還是一位詩人,出版了兩部詩集,《The Metamict State》和《Gaps and Verges》,同時還是一位化學科普作家。他曾和卡爾·傑拉西共同創作了一部戲劇《Oxygen》,探索氧氣的奧秘,更闡述了作為科學家的意義和探索過程在科學中的重要性。
霍夫曼與Don Showalter共同主持《The World of Chemistry》這個電視節目。
2001年以來,霍夫曼還擔任一個每月播出的連續劇《Entertaining Science》的主持,研究美學和科學的聯繫。
霍夫曼還和Brian Alan一起製作了一首英文單曲,原曲是韋唯的《愛的奉獻》,用來給四川大地震遇難者募集資金。[14]

所獲獎項[編輯]

諾貝爾化學獎[編輯]

1981年,霍夫曼因在化學反應機理方面作出的貢獻,和福井謙一分享了諾貝爾化學獎[15][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